桂林四城区同时动工!
上个星期的强降雨虽然已经雨过天晴,但还是让不少人记忆犹新。因为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漓江水位升高,让市区不少路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为了改善这些积水情况,日前,桂林市四城区治涝工程(一期)进入现场实施阶段,四城区共12个治理点位将在两年内进行排水管网的改造、清淤等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基础性保障能力,极大程度改善其内涝问题,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6月21日,虽然天下着雨,但家住福旺路的廖女士还是按计划来到附近的医院治疗牙齿。等到她从医院回家,差不多是中午1点左右,可是,她走到小区一看,积水已经有小腿肚深了,停在路边的一辆小轿车的车灯都泡在了水里。
“小区后门的路也出现了积水,没想到今年积水涨得那么快。回家是不太好回了,我只能到附近的女儿家暂住了。”廖女士说,在她印象中,近几年,福旺路积水也有好几次,女儿的车子也被泡过两次。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6月21日,强降雨中心转移到市区,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我市从暴雨预警直接升级到红色预警,11时至12时,是降雨最强小时段,全市有18个站降雨量达到50.0毫米以上。6月21日10时至16时,我市降雨量≥100毫米的有30个站,50-99.9毫米的有46个站,25-49.9毫米的有60个站,10-24.9毫米的有58个站。
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6月21日18时的统计,当时市排水处管辖路段共计37处积水路段,17处道路中断,给居民出行造成困扰。“积水的主要原因是河水水位上涨,出现了倒灌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短时间内雨量太大,导致排水箅子和排水管网过水压力大,消水不及。”
“巾山路在上周暴雨天气的时候也积水了,最深的地方有20多厘米深呢。我骑电动车回家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怕会不小心滑倒。”市民王先生说,希望积水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这样我也不用担心自己和家人在大雨天气出行的安全问题了。”
前段时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3部委印发《“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从全面排查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薄弱环节、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构建城市防洪和排涝统筹体系、着力完善城市内涝应急处置体系、强化实施保障5个方面,提出20项工作任务,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
近日,桂林市四城区治涝工程(一期)在奇峰路启动建设,福旺路、巾山路就是此次工程要解决的12个治理点其中的两个。
之所以要开展治涝工程,项目业主方、市住建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总工程师胡晓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发展规模扩大,区域雨水径流增加,现有管道管径偏小,部分自然排洪渠被民房挤占从而过流能力不足,导致部分路段现有的雨水排水设施不能满足排水需求,暴雨时路面雨水不能及时排出,结果出现路面积水情况。“部分市民向雨水口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也会导致排水管道堵塞,无法快速疏导积水。”
根据近年来我市积水情况,项目一期在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和国家高新区范围内选择了一共12个治理点,分别是中隐路(通讯连段)、巾山路、扁山路、芳华路片区、水塔路南巷、圣隆路立交桥、奇峰路造纸厂宿舍片区、南环路福旺路、雉山路片区、上海路立交桥、环城北二路(理工大科技研发中心段)、英才园创业五道、英才五路。
“这些治理点出现积水的原因,要么是雨水管径偏小、过街板涵段渠道或排水沟过水断面狭窄,要么是因为排水系统不完善或无雨水排放设施。”胡晓说,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通过对排放能力不满足当前需求的管网进行扩建、完善,提升区域雨水排解能力,有效解决区域内涝的现象。
此次项目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在新建雨水管网、拓宽过街箱涵的同时,对部分路段进行清淤。项目一期的建设规模是新建雨水管道4192米、过街箱涵(涵沟)740米,并配套建设雨水检查井、雨水口等相关附属设施,以及相应的道路工程。
记者从相关文件中看到,此次新建的雨水管道直径都超过了300毫米,最大雨水管道直径达到2.4米,计划铺设在秀峰区国家税务局旁的甲山溪。“这是我们根据不同治理点的排水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宜大小的管道进行铺设,‘一点一策’,让各治理点的排水能力能得到极大提升。”胡晓说,在此次项目中,还会对圣隆路立交桥雨水泵站和上海路立交桥雨水泵站进行水泵更换。随着治涝工程的不断推进,四城区重点清淤疏浚行泄河渠、提升管网泵站排水能力,不断构建完善的城市排涝系统,争取在2年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从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此次治理点所涉及的所有新增检查井都将按要求安装防坠网,保障市民的“脚底下安全”。
- 标签:桂林生活网补牙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