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年桂林市工业振兴情况报告出炉
12月30日上午,桂林市举办了2022桂林工业振兴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具体介绍了2022年以来,桂林市在工业振兴方向上的工作情况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据介绍,2022年1—11月,桂林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较全区高4.3个百分点,排全区第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较全区高2.0个百分点,排全区第6。1—11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20.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5%,扭转了去年同期负增长的局面,向好趋势逐步显现。
桂林市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召开全市工业振兴大会、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座谈会等会议,研究出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桂林市工业振兴2022年实施方案》《桂林市工业企业突破发展推进方案》等政策文件,系统全面部署工业振兴工作。优化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工业项目工作机制,出台《桂林市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各市领导靠前指挥,带头抓经济稳增长,以更坚强有力的领导、更精准务实的举措、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组建市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指挥部、稳工业保运行指导督导组,实施单月提醒、双月约谈工作制度,以更有力的措施和更有效的机制,促进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完善工业经济月度分析研判机制,市委、市长亲自研究部署、统一指挥调度,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每月召开工业运行调度会,研究解决工业发展突出问题,提出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扎实开展2022年全市工业振兴专项督查,加强对县区和企业的督导督促,狠抓工作落实,全力稳工业保运行。7月扭转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的不利局面,7月以来连续4个月累计增加值增速逐步提升。
实施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4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6大产业集群,谋划一批项目,建立工业招商目标企业库和重点项目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着力推动“三企入桂”。抢抓第6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举办契机,大力引进一批补短板延链条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引进格力电器、中电桂林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四类500强”“专精特新”等强优企业。1—11月引进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3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5个,提前超额完成市工业振兴年度招商任务。领益智造等多个投资或者产值超百亿元项目落户桂林。
实行“县区吹哨、部门报到,集约资源、全市统筹,优化流程、限期办结,应批不批、跟踪问责”等机制,强化“一个项目、一个专班(领导小组)、一跟到底”,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周监测、月调度、季分析制度,市委、市长组织市四家班子领导分批次召开相关县区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全力推动项目建设。1—11月,推进曙光院航空轮胎项目、阳天电子等3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领益智造(一期)、君泰福等2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增量。近两年来引进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支撑作用凸显,1—11月深科技实现产值72.8亿元,同比增长115.1%,领益智造(一期)4月份上规入统以来,累计实现产值4.2亿元。比亚迪线束、博涛新能源等一批新项目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两年内新投产的单个企业年产值均突破亿元以上。
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出台《桂林市贯彻落实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方案工作措施》,通过强化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等多种方式,培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1—11月,21家自治区工业龙头企业的产值增速达37.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拉升全市工业8.3个百分点。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完善培育政策,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新增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重点资金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排全区第1;新增4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排全区第2。2022年,新增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10家,截至目前共获得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25家,均排名全区第1。实施企业创新引领行动,组织开展校企“产学研”对接活动等活动,促成18家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现场达成合作协议,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占全区总数的三分之二,排名全区第1。全市近两年新增国家技术创新企业5家,数量占全区入选名单的71.4%,排名全区第1。
持续推进土地收储、标准厂房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1—11月全市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122.9万平方米;收储土地6844亩;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1.2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组织开展市属三大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调研,厘清困扰园区建设发展的困难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举措。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市15个项目获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额度共25.3亿元,截至11月底已支出20亿元,拉动投资43亿元,有效推动乐和橡塑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宝山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设;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获批自治区级特色产业园。
充分发挥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工业项目等工作机制,提质提标开展以“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拓市场、促发展”为主题的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创新建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党旗领航、联合服企”协调会商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环评等关键环节困难问题。今年以来,市级层面收集到重点工业企业反映的问题共268个,解决率达到82.8%。强化要素保障,融资支持方面,1—11月“桂惠贷”投向工业企业105.4亿元,占总投放金额38.4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超2.3亿元。全市工信系统向自治区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9亿元,较上年多1.7亿元。人才保障方面,在全区首创开展人才链、产业链“双链融合”,积极为企业发展引才、留才。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建市层面专题推进工作专班,通过建立优质工业产品清单、工业产品需求库等方式,构建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和供需方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十余场优质工业产品推介会,开展重大工程项目与建材企业购销对接活动,支持海螺水泥、平钢等重点企业促销促产去库存,仅经开区、高新区专场推介会就吸引20家企业现场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超7.5亿元。
出台《桂林市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2021—2030年)》,草拟《桂林市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试行)》,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加快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项目”“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等工业数字化项目36项,数量占全区21%,排全区第2。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桂林平钢钢铁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获得自治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加快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市新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4家,排名全区第3。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0.16万吨(当量值,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8.8 %(全年目标为同比下降3.5%)。
11月中旬以来,桂林市面临着三年来最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市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按照自治区桂林市疫情处置联合指挥部的部署安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分9个小组对防疫重点区域内的2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一对一”联系服务,重点从厂区闭环管理、应急物资、应急措施等方面发力,督促企业落实闭环管理措施,指导企业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协调保障深科技、鸿程矿山、比亚迪等企业生产、生活需求。牵头抢抓方舱医院建设进度,建立起了方舱医院医疗物资保供机制,形成了需求、审批、采购、供货闭环工作流程,有力地保障了各方舱按时陆续启动分批收治隔离人员,及时保供方舱医院日常运行以及应急需求的医疗物资。我们全力疏通企业物流运输、员工到岗等环节,及时加大《自治区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和全市重点企业通行证宣传办理力度,共办理工业企业物流通行证8942张,极大地保障了工业企业物流通畅。为比亚迪、奇峰纸业等企业协调解决上班员工通行超2000人,保障了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过抓早、抓紧、抓主动,全市前100强重点工业企业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无一家因疫情原因停产。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桂林市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下,桂林市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不强、园区功能偏弱、创新能力不足、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下一步,桂林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工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做大做强做优桂林工业,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产业支撑。
- 标签:桂林产业发展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