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资讯

桂林抓住这个大机遇 2025年这产业规模达1000亿

桂林抓住这个大机遇 2025年这产业规模达1000亿

  一年后,当周凌华走进新成立的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办公室,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时,她仍然会不时想起那个阳光铺满窗台的下午。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走进桂林市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科办公室,习惯性地打开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突然,一则刚刚更新的消息映入眼帘,她伴随着“砰砰砰”的心跳快速浏览。只听见“哇”的一声大叫,她拍案而起,惊呆了一片不明所以的同事。“桂林被正式批复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了!”随着这声尖叫,同事们纷纷围到她的电脑前查看,办公室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2017年7月18日,桂林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正式批复成为首批13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之一。

  周凌华知道,桂林拿回来的不仅是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金色牌子,更是国家赋予桂林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是桂林在新时代实现城市品质全面提档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

  位于市中心的“两江四湖”景区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桂林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健康养生养老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唐艳兰摄

  一年来,桂林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制定并出台《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下称《规划》)及实施方案,探索创新一系列健康旅游业态发展模式,成功引进一批国内一流健康旅游项目落户,桂林旅游综合医院、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桂林工人疗养院永福基地、恭城平安康养特色小镇等一大批重点推进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幅旅游与健康深度融合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到2025年,桂林将引进和培养15家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旅游大型企业,建成15个市级以上旅游集聚区,健康旅游产业总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建成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国内一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为国家探索以“旅游+健康”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全国标杆”。

  位于桂林市中心的“两江四湖”景区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桂林优美的山水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健康养生养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唐侃摄

  7月20日上午9点半,在五美路政府大院的健旅办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正逐一汇报一周来工作情况、存在困难和下周工作安排,并不时讨论问题症结、相互出谋划策。会议室外的走廊上,一个长长的项目推进表上,鲜明地列出桂林旅游综合医院、美好家园(桂林)国际旅居康养小镇、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等15个今年重点推进项目的主要内容、年度任务、每月进度、存在问题等信息。

  “现在我们是每天一小结、每周一例会,随时掌握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参加会议的周凌华介绍说,示范基地得来不易,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治区最初向国家推荐的创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并不是桂林。”当天上午,到健旅办了解工作进展的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咨询委员会专家唐荣发告诉记者。作为《规划》的起草者之一,他全程参与了示范基地的争取和申报各项工作。他坦言,桂林的获批其实是“拼”来的。

  原来,2016年初,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调研组到广西调研考察健康医疗旅游基地,自治区推荐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桂林并不在考虑范围内。但得知国家准备打造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的桂林市委、市政府领导却敏锐地察觉到,发展健康医疗旅游将是桂林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健康产业将是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而桂林的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旅游发展方面,无论是中医药底蕴和发展现状、山水生态、文化底蕴、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等都有明显优势和基础。”唐荣发说。

  一刻不停。2016年5月,市委、市会主任赵乐秦带队赴京拜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专题汇报桂林健康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恳请重点考虑桂林创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016年11月,赵乐秦又在桂林会见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领导,争取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花落桂林。与此同时,市政府分管领导也多次进京汇报相关工作情况。

  “市领导全力争取,我们筹备组工作人员也全力做好基础工作。”周凌华说。梳理桂林市及各县区健康产业资源、相关规划制定情况、中医药发展、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编制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筹备组争分夺秒地开展一系列前期筹备和申报工作。

  “去年3月下旬,申报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市政府专门组织我们在榕湖饭店‘闭关’筹备。”周凌华说。因为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4月6日在北京举行专家评审会,要求各地汇报演讲并开展遴选,成败在此一举。

  周凌华和几位“战友”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初步编写。白天他们向各个县区、市直部门一边打电话收集资料一边整理,晚上则继续编写。“闭关”那一个多星期,大家每天没离开座位几次,都为着一个目标全身心地埋头打电话、修改材料、搭建《规划》框架,反反复复修改了十多遍。直到4月6日从北京传来“桂林获得第四名”的好消息,他们的思维才真正从“闭关”中拉回来,“突然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7月16日下午,华邦控股集团及其旗下的美好家园养老集团与象山区政府签署协议,将建立象山区首家公建民营养老项目——— 美好家园(桂林翠竹)孝慈轩,这是华邦与市政府今年4月签约打造美好家园(桂林)国际旅居康养小镇后,在桂林正式落地的一个项目。

  “华邦在全国各地拥有以‘孝慈’命名的系列养老服务中心,在国内形成‘美好家园’养老服务高端品牌。因此,引进华邦的健康养老项目,不仅能提升产业发展品质,更为桂林健康养生产业提供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健旅办副主任唐玲凤说。

  为使华邦顺利落户,从今年1月起,健旅办就全力跟踪对接服务。正式签约前,先后3次对接服务华邦派来的工作组考察项目地块。到5月底,项目用地初定后,由于涉及临桂、象山两城区,华邦仍然对土地规划、政策优惠、手续办理等“心存疑虑”。为了让企业放心投资,健旅办又先后10余次协调两城区、国土、规划等部门,进行政策解读,及开辟绿色通道解决项目困难等。

  “从去年7月开始,我市通过主动拜访和接待了近10家国内大型健康养老企业,成功引进了计划投资60亿元的美好家园(桂林)国际旅居康养小镇、计划投资20亿元的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以及龙光国际健康旅游休闲养老特色小镇等一批大型示范项目。”唐玲凤说。此外,计划由复兴集团参与建设的愚自乐园二期天人谷等一批项目也有望尽快落地。

  7月20日上午,在恭城瑶族自治县高铁产业园的平安康养特色小镇瑶汉养寿城项目现场,宾建才和工作人员蹲在地上,查看现场用水管道、线路等连接情况。按照计划,项目8月2日要正式开工,作为县卫计局局长、健旅办主任的他,这段时间几乎每过一两天就要去一趟现场,查看项目进展、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前段时间,经过和县电力公司的反复协调、请求帮助,电力公司开辟了“绿色通道”,项目终于到7月25日就可以正式通电,施工也可以正常进行了。

  与宾建才一样,刘金莲他们也正为项目的开工全力冲刺。7月17日上午9点多,作为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项目经理的她正在整理产业园建设方案审批材料。电话响起,她从堆积的材料里接起电话,原来市委的工作人员前来验收产业园与园外自来水管道连接的建设项目。

  从最初向市部门申请,再到部门办理临时占道许可、批复、施工、完工、验收,一条3米多的自来水管道连接,刘金莲他们严格地一步步走完各个程序。

  当然,这只是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中的小小一环。自2017年以来,在象山区成立的产业园项目指挥部全力帮助下,他们并肩协作、加班加点,陆续完成了项目审批、可行性研究、规划用地许可、环评、风貌设计、综合管网建设等大量前期的繁琐工作。目前,正合力冲刺建设方案审批、工程规划许可等工作,预计9月可以开工建设。

  7月21日,100多名小学生走进桂林崇华中医街,在这条充满浓郁的中草药味道的街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儿童八段锦、辨识百草、学习三伏贴制作、智能人机互动等活动,探索中医的奥妙。

  活动主要策划和组织者、信和信集团总裁助理张家玮和同事们穿梭在活动现场,他微胖的身体站在阳光下,汗如雨下。

  “为了让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真正了解中医知识和文化,真正使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我们从2016年6月开街起,就承担起中医药的宣传推广等工作,每个月都要举办一次有关中医药的活动,特别是暑假,每周至少都举办一次。”张家玮告诉记者说。不仅如此,信和信集团近年来还全力打造了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全面推进包括崇华中医街在内的信和信康复医院、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养生小镇、生命电子博览园、国际生命科学研发中心等6大核心项目,并构建医疗、护理、生活三大医养健康服务体系,做到无病预防、“治未病”和有病早治,真正使健康养生旅游惠及千家万户。

  “打造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既是为加快桂林的发展,更是为满足新时代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真正在健康旅游发展中受益。”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健旅办主任王芳介绍说。为此,市卫生计生部门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健康桂林”建设、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各项工作,同时,探索创新健康旅游发展新业态,提升全市诊疗服务和康养服务质量。

  7月20日下午,灌阳县公立医院集团院长熊终于赶在周末下班前找到市卫生计生委分管领导,介绍集团今年以来以医保为杠杆推进医疗服务提升的工作,为市里的医改提供参考。这几年,灌阳县探索成立广西首家公立医院集团,整合县乡村各级医疗资源,并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人事、薪酬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形成了在全区和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灌阳模式”,得到国家卫健委的高度肯定。

  作为该模式的重要谋划者、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熊几乎每天都在改革的深水区里鏖战和博弈。所幸,群众、医务人员和政府的满意,让他感到欣慰。

  “以我们今年实施的医保改革来说,医院负责医保以后,医务人员的诊疗观念正逐渐改变,从原来的治病救人转化为主动地帮助群众‘治未病’、主动地提升服务质量上。”熊说。从医院来说,治疗一个病人花费的医保费用远远大于主动为群众做保健的成本;而从群众角度来看,通过保健不生病可以说是最大的幸福。医院从控制病患增量、减少存量中“盈了利”,也从减少群众患病、提升服务质量工作中“赢了誉”。

  同样让群众在健康中获益又实现医疗机构双赢的,还有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近年来,该中心持续提升康养服务质量,推出100多款健康旅游养老套餐以及中医康复型、中医养生型、候鸟式、社区式等养老模式,每年为2万多人次老人提供优质的医药保健养生服务,在广西乃至全国树立了养生养老的品牌和标杆。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拥有秀美的田园风光、优良的自然生态、宜居宜游宜养的城市环境。作为桂林人,唐荣发虽然对桂林的山水、生态、资源了然于胸,但要编制一个关系桂林今后几十年发展的《规划》,他和编制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思之再思、慎之又慎。

  作为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唐荣发也“闭关”了一个多星期。白天,他和团队与各个县区及市发展改革委、旅发委、民政局、卫生计生委等部门交流讨论,听取他们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晚上,他和编写团队继续讨论,并反复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一开始大家对如何实现健康+旅游融合的认识并不统一,不少县区极力要求纳入示范基地规划中。”唐荣发说。在批复的13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桂林是唯一全域全行业打造的城市,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分主次轻重、找准发力点。所以,他们根据桂林的旅游分布、健康产业基础、中医药资源禀赋、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提出了“一核两线、多点辐射”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以主城区为核心,重点打造健康旅游集聚区;“两线”即西线沿山布局,以临桂、永福、龙胜3县区为主体,重点开发中医养生、温泉养生、森林养生、福寿文化养生等特色健康产品;南线沿漓江布局,以兴安、灵川、阳朔、平乐、恭城5县为主体,重点打造休闲养生产业带;“多点辐射”则是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的健康主题小镇和集聚区。

  《规划》为桂林健康旅游产业设定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健康旅游从头企业(机构)、建成8个以上健康旅游集聚区,产业总规模达6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培育1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建成15个市级以上集聚区、产业总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那么,这些目标是如何得来的呢?唐荣发表示,这主要是从桂林目前现有产业基础、行业发展增速、目标导向需要等多要素测算出的。例如,桂林目前已有6家以上规模疗养院,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桂林夕阳红等企业也初具规模,再引进国内一流健康养生企业,培育10家龙头企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按照国际健康产业超过10%的正常增速,600亿元和10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也是可以达到的。

  “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由国家五部委批复、与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高度契合,与桂林发展实际完美相融,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唐荣发说,这些有利的因素都预示着,抓住国家赋予的历史发展新机遇,桂林的明天会更好。

  1990年,当黄华雄和他的十几个同学被分配去桂林冶金疗养院的时候,他们几乎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便迎来破产的边缘。院里的杂草比人高;10栋楼中只有一栋开放,天冷时只住着3个人,其中两个还是疗养院的老职工,并且由于没钱维修,房子破烂、漏水,《中国冶金报》当时在头版用“一个破落的庄园”几个大字描写当时疗养院的景象;到黄华雄接手时,疗养院账上仅有3万多元、欠账却达90多万元,当时他去找领导要政策,得到的答复只有两句话:宣布破产,或者自找出路。

  黄华雄的同学早已陆续自找出路了。看着院里还有几十名医生和,想宣布破产的他不忍心更不甘心。当时,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开始显现,他预感到这将是疗养院“起死回生”的一剂“药方”。为此,他完全放弃了宣布破产的念头。1998年,他带领职工创办起桂林夕阳红健康养老中心。

  然而,万事开头难。加上当时“送老人去养老院就是儿女不孝”的观念和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中心创办半年后,只有3位老人入住。困境中,黄华雄带着刘金莲、覃学等铁杆粉丝,开着院里的面包车、自己带上棉被和衣物等,到全国各地一家一家地“拜把子”“找盟友”,几年下来,陆续和全国一百多家养老机构建立互相推荐和互送老人的合作关系。到2003年,夕阳红养老中心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渐有了名气和品牌。目前,中心600张床位,常年入住率达到90%,成为桂林和广西养生养老产业的标杆。

  在带领疗养院“起死回生”后,黄华雄有了提拔的机会、也有到民营企业“挣大钱”的邀请。但他一一拒绝了,他害怕疗养院会重蹈覆辙,也舍不得一直奋斗的养生养老产业。

  此后,随着养生养老产业的兴旺,黄华雄也谋划着将养老中心做大做强。2014年,在顶头上司柳钢集团的部署下,他们开始成立公司着手在广西打造“一带五基地”,并在全国打造10大基地。但是,在总部设在桂林还是南宁的问题上,黄华雄和集团有了分歧。集团希望设在南宁,黄华雄则坚持放在桂林。

  这显然是一场胳膊与大腿的博弈。但黄华雄看准桂林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优势和健康养生产业基础,以及桂林市对产业的重视,他一次又一次地到集团阐述自己的想法,最终说服了集团领导。如今,随着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落户,产业园也将于9月开工建设,黄华雄也更加坚定带领企业乘势实现“二次跨越”的信心。

  7月22日,正是周末的日子,但对恭城瑶族自治县卫计局长、健旅办主任宾建才来说,他几乎没有了周末的概念。这天,他正常走进办公室,通过电话了解平安康养特色小镇瑶汉养寿城、瑶医医院项目进展情况,特别是要了解项目推进中还存在什么困难。

  “瑶汉养寿城项目8月2日就要正式开工,只有短短的十来天时间,我必须确切地掌握项目的每个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宾建才说。

  从去年开始,恭城全力加快健康文化村、瑶汉养寿城、瑶药特色小镇、燕子山生态养生温泉度假村、乡村健康休闲骑行道的“一村、一城、一镇、一泉、一道”等健康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县卫计局长、健旅办主任的宾建才从以前管业务,到如今业务和项目“双管”齐下,他瞬间忙了很多,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到项目现场去找问题、解决问题。

  不过,相比遇到的问题,宾建才更多的是感激,因为市、县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无私帮助,让他们的项目一个个能够最终顺利推进。

  今年春节前,瑶汉养寿城项目用地需挂牌出让,但由于土地出让方案等一些细节没有及时敲定,挂牌计划很可能就此“落空”。问题被反映到宾建才手中,他没有多想原因,马上联系县国土、住建等部门一起商讨对策,然后马不停蹄地与国土局人员一起往市国土局跑,恳请支持项目推进。宾建才原本以为一个县里部门向市直部门申请,很可能会被打回,但没想到市国土部门非常支持,加班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项目地块终于按时挂牌出让。

  “恭城瑶医医院的前期项目立项和可研也是得到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才顺利完成的。”宾建才说。今年4月底,相关手续按要求只剩最后几天了,而且临近“五一”假期,一旦办不完手续,项目就不能按时招标挂网。正当他们担心的时候,市卫生计生委项目办负责人出面帮助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加班帮他们审阅立项材料、指导修改可研报告,最后顺利实现了招标挂网。

  “一年多来,感触最深的就是项目推进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各个相关的部门都密切配合,一个一个地帮助解决。”宾建才说,这也激励着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扎实地推动项目的建设。

  不过,这种被患者如此认可的医德医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饱含了他35年行医以来对“大医精诚”的济世救人理念的坚持、对中医药事业执着的坚守。

  从1983年大学毕业进入桂林市人民医院正式行医,回首35年的行医经历,伍巴林既有对自己因困惑而浪费最好学习年纪的遗憾,也有对近些年国家对中医的不断重视和桂林中医药事业不断复兴的由衷欣慰。

  伍巴林刚毕业时是一个“西医风行”的年代,而他则在一所以西医为主的医院用中医就诊。因为头脑灵活而备受医院前辈和同事厚爱的他,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新路。然而,几乎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和体系,使他越探索越陷入困惑。彼时,他学中医的同学已陆续离开中医行业,使他的坚守变得更孤单。

  “那段时间正好让我能抽身静心读书、思考自己的问题。”伍巴林说。有一天,他就像往常一样走进书店,突然在书架上发现一本自己同学写的中医著作,打开一读,瞬间震惊了。“就像上天在黑暗中给我送来了一盏灯一样。”伍巴林说,他所有的困惑,都被同学写在了这本书里。

  解除困惑的伍巴林给自己定了3个原则:确定目标、埋头苦干、不问前程。此后,他每天钻研中医经典理论、每天正常出诊。为了减少患者的负担,他尽量开价格低的药品,以至于患者常常会质疑“怎么一服药的钱比挂号费还便宜”。

  直到有一天,伍巴林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从早上开始接诊一直到下午3点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患者;直到有一次,患者问他:“医生你是用的什么药,居然把我的病‘拿’掉了?”伍巴林才知道,自己对中医的坚持有了成效。

  更令他欣慰的是,近些年来桂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台《桂林市中医药复兴规划(2013—2020)》、连续举办两届桂林中医文化节、打造桂林崇华中医街、成为首批社会办中医国家试点城市、成立中医药协会……这些他都看在眼里,心有宽慰。去年7月,桂林成为国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他预感桂林中医药事业又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医药以治未病为核心内涵之一,并且价格低廉、文化内涵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在康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伍巴林说。如今,自称“再过两年就退休”的他,每天除了出诊,便是悄悄把重心转向“多培养几个中医药人才”上,并不时下到社区、街道向居民们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念和知识。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医药的传承、为桂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贡献着一名医者的力量。

  对于周凌华、唐荣发、宾建才、刘金莲等人来说,能够亲身参与到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中,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从着手筹备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申请工作,到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正式扬帆起航,他们每天忙于解决一个个项目难题、对接招商引资工作、协调办理一个个项目手续、向市民游客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他们以一颗螺丝钉的姿态,每天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忘我奋斗的精神,累积着桂林健康旅游发展的“量变”,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助推桂林健康旅游发展的篇章。

  由国家五部委批复、与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高度契合、与桂林当前发展需求完美相融的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是国家在新时代赋予桂林的一项重大新使命,也是桂林在加快发展中迎来的一个重大历史新机遇。

  特别是,今天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财富第五波”。要如何在国家赋予的新使命下,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不断加快实现桂林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质变”呢?

  早在一年前,市委、市政府便对如何打造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把脉定向,明确要建成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但是,实现这样的目标,不能仅靠几个部门、几个县区的牵头和努力,更要靠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以抢抓历史机遇的紧迫感和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大胆破除区域、部门间的利益藩篱,以及机制体制的桎梏,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形成一股齐心协力促发展、万众一心创辉煌的强大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蓬勃发展的健康旅游产业,只有牢牢把握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历史新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的精神,才能在新时代下书写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实现新跨越的桂林新发展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产业前景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